最新消息

本中心已由

屯門育智中心

改名為

育智中心

智障認知

A. 認識智障
 
1. 何謂智障及智障的分類
智障是指一個人在成長期間,對比同年齡人士而言,智能及生活技能、社區適應能力明顯地較低。在童年期,智障會以發展遲緩的形式表現出來。智障基本上可分為輕度、中度、嚴重及極度嚴重四種。按社會福利署出版的「香港康復計劃方案」,智障程序已採用四層架構如下:
     
  類別 智商程度
  輕度 由 50-55 至大約 70
  中度 由 35-40 至大約 50-55
  嚴重 由 20-25 至大約 35-40
  極度嚴重 低於 20-25
 
2. 智障人士行為特徵
 
(一)學習特徵:
智障人士在學習運用語言和溝通方面會出現困難,較難掌握抽象概念。而且專注力較低,容易分心,記憶能力較差,所以較難保存或鞏固所學的知識,也難以舉一反三地靈活運用已有知識。他們的領悟力及理解力也很薄弱,影響學習動機及自發性,極需外界給予刺激、鼓勵和推動。
 
(二)情緒及行為特徵:
智障人士大多性格純真,平易近人。不過,由於語言和溝通障礙,有些智障人士不懂宣洩個人情緒和表達需要,故此容易感到自卑和沮喪;在與人相處方面亦表現較被動。
 
3. 智障人士的特殊需要
 
由於智力及分析能力較低,智障人士需要更清晰和明確的指引,以及循序漸進的學習。與一般同齡人士比較,智障人士需要更多的學習時間和機會。此外,智障人士的語言和溝通能力比較弱,我們需要主動地與他們傾談,並留意他們的每一個眼神,每一個小動作及簡單的發音等,這些都是他們示意的方式。最後,多鼓勵他們嘗試,給予發揮機會,有助他們確立自己的信心和重要性。
 
B. 認識自閉症
 
1. 何謂自閉症
自閉症是發生在兒童期的一種發展上的障礙。自閉症人士在溝通和建立人際關係方面有嚴重的障礙,約有七成自閉症人士被界定為智障。
 
2. 自閉症人士特徵和特殊需要
自閉症人士主要有以下特徵:
 
(一) 社交互動行為的缺陷
自閉症人士對身邊的人不大關注,極少覺察別人的感受和情緒反應,亦很少與人有直接的目光接觸。由於一般自閉症人士不懂得主動與人交往,除了跟最親近的人關係較為密切外,他們很少可以建立朋輩關係和參與群體活動。所以,安排合適的處境,鼓勵他們與他人或朋輩接觸,有助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和群體適應力。
 
(二) 溝通及假想遊戲方面的缺陷
大部份自閉症人士有明顯語言發展上的遲緩,缺乏溝通動機及怪異的語言表達方式,例如鸚鵡式對話。經過語言訓練後,有些自閉症人士可以運用簡單的語言或配合動作溝通。不過,缺乏主動性、表情木訥和冷漠也是影響自閉症人士與人溝通的原因。此外,很多自閉症人士的想像力和抽象思考能力比一般人士低,進行假想活動會有困難。透過個別教導,以及小組活動,循序漸進,可讓他們逐漸學到與人溝通和遊戲的基本技巧。
 
(三) 有限的活動和興趣
大部份自閉症人士只有狹窄的活動和興趣,但多喜歡從自我刺激中取得快感;或是對某些事物形成一種莫名的興趣和依附感,對於玩具的喜好是非常有選擇性的,而狹窄的興趣、刻板及缺乏彈性的行為模式,使他們難以適應新事物及突如其來的轉變。如果能善用他們的刻板和慣性的行為模式,設計符合這些特點的學習環境及程序,也能逐漸培養他們有慣性的學習規律。
 
(四) 行為和情緒表現異常
有些自閉症人士會做出一些特別的行為或自我刺激的行為,例如:旋轉身體、搖頭、搖身、拍手、重覆發出特別的聲音等等,這些沒有意義的動作需要被控制,以免妨礙日常的學習和與人接觸。在情緒方面,有時會哭笑無常。對一些小事或聲音會作出過敏的反應,或對一些事情或聲響卻無動於衷。
 
(五) 認知過程困難
大部份自閉症人士的感官接收能力是正常的,但在分析及處理資訊的過程中(如辨別、分類、理解等)會出現困難,加上語言能力不足,因而在學習上產生問題。他們亦缺乏專注力或是過度集中專注某事物,使他們經常無法記憶一些他們需要牢記的事物。故此,可利用他們喜歡的事物來吸引他們的專注,或用作獎勵,使他們聽從指示去學習。此外,他們亦不懂得變通,不會把所學到的知識或方法用到相類似的新環境去。
 
3. 與自閉症人士溝通的基本技巧
 
(1) 目光接觸:
因自閉症人士專注力弱及逃避目光接觸,所以,和他們溝通時,應先盡量吸引他們的目光,但切勿堅持強迫,因為維持目光接觸對部份自閉人士來說是一種壓力,有機會觸發其情緒。
 
(2) 聲量適中和清晰:
自閉症人士對音調敏感,故與他們說話時,聲音要柔和,字句要簡絜和清晰。
 
C. 對智障/自閉症人士的正確態度
 
- 視他們為我們一分子,平等相對。
- 對他們表示關懷及樂於幫助。
- 接納他們融入社區生活。
- 幫助他們克服自己的缺陷。
- 鼓勵他們發展正常的社交生活。
- 勿對他們期望過高,或過份呵護,導致挫敗感或依賴。
- 對他們要有耐心及聆聽他們的心聲。
- 確認他們對社會的貢獻。
 
D. 公眾人士若遇上懷疑走失的智障/自閉症人士,可留意以下事項
 
1. 嘗試與他溝通,了解他的情況。用簡單、清楚的說話及肯定、親切和關懷的語氣,配合臉部表情、手勢和動作(如點頭、微笑)去安慰及平伏他的情緒,告訴他你會幫他找尋家人,叫他不要亂走。
 
2. 嘗試給他紙和筆,看看他是否能夠寫出自己的名字和地址;亦可以讓他嘗試打電話,看他是否可以聯絡家人。如果他是兒童,而且語言能力有問題,應直接尋求警方的協助。
 
3. 透過簡單觀察,看看他身上有沒有可以證明身份及緊急聯絡電話的手鍊、頸鍊、名牌、匙扣、衣領或衣袖內側布條等,切勿在未得到他的同意下搜查他身上的物品。如果未能找到資料,應儘快與警方聯絡。如果他的情緒不穩定或過度驚慌,只可靜靜地追隨於他背後,留意他的行蹤,及應尋求其他在場人士幫忙,並儘快通知警方或救護車。
4. 如果發覺不能和他溝通,請不要放棄及離開,應尋求其他在場人士幫忙,並儘快通知警方。在警方到達前不要讓走失的人離開。
 
參考資料:社會福利署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科 -『預防及處理智障人士走失』指引
 
E. 公眾人士若遇上正在發脾氣的智障/自閉症人士,應有的行為和態度
 
1. 在智障/自閉症人士沒有家人陪同的情況下:
 
1.1 保持冷靜,從旁觀察,在不會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情況下,讓他慢慢安定情緒。可嘗試找一個較安全的地方,讓他可以冷靜下來,例如請他安坐,或站休息一會。可行的話,最好疏散圍觀途人,避免給他造成壓力。
 
1.2 嘗試與他溝通,了解他的情況。用簡單、清楚的說話及親切和關懷的語氣,配合臉部表情、手勢和動作(如點頭、微笑、輕拍他的肩膀)去安慰及平伏他的情緒。
 
1.3 當他脾氣失控時,盡量嘗試聯絡其家人或通知警方或救護車。
 
2. 在智障/自閉症人士家人正在處理的情況下:
 
2.1 用溫柔和關心的語氣詢問家人是否需要協助,如不用協助,請勿停留圍觀,以免對他或其家人造成壓力及惡化他的情緒。
 
2.2 如家人表示需要協助,例如:打電話,或需要協助控制他的情緒,在安全的情況下,可給予關懷的援手。
 
鳴謝以下人士提供資料及意見:
1. 社會福利署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科
2. 青山醫院精神科高級醫生曾繁光醫生
3. 青山醫院精神科醫生丁錫全醫生
4. 社會福利署高級臨床心理學家袁成志先生
5. 社會福利署臨床心理學家羅澤全先生
6. 社會福利署臨床心理學家蘇漢基先生
7. 臨床心理學家陳玉琪姑娘